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文章

德班会议面临怎样的挑战

发稿时间:2011-11-28 00:00: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东

  2011年11月底,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再次聚集南非德班,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这是继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之后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举行的又一次高级别会议。德班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谈判的延续,它的重要性与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相比有其更特殊的意义,既是在临近各国约定《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启动第二承诺期谈判期“大限”前的为数不多的全球大会,需要完成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没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决定2013年能否如期启动第二承诺期的会议。然而,德班会议该如何收场,对今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走向将产生决定性影响。

  德班会议要达到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是衔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项国际协定,主要的作用是约束37个工业化国家和欧盟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依据“巴厘路线图”的设想和各国的约定,哥本哈根和坎昆两轮谈判核心的议题是要明确《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将在2013年1月前达成新的后续协议而告结束。但遗憾的是,这两轮谈判都未如愿以偿,《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陷入了僵持局面。

  自“巴厘路线图”确立以来,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坎昆会议,谈判年复一年进行了多轮,有进展也有阻力。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和2010年的坎昆会议,世界各国就《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于2012年底到期后如何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进行了艰难的协商和激烈的辩论,最终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坎昆会议,虽然各国谈判代表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延续的核心问题上制造种种障碍,《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安排问题暂且被搁置了下来,《京都议定书》未来的命运和联合国气候谈判机制面临着严峻考验。

  人们再次把希望寄托于2011年11月的德班会议。特别是最现实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安排能否确定下来,保障《京都议定书》的延续,显然这是德班会议要达到的目标。与此同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能否有效约束所有缔约国,不折不扣地贯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保障谈判的“双轨制”不被破坏,能否制定出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行动方案,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联合国气候谈判机制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德班会议能否给世界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成为德班会议的看点。

  各界对德班会议的预判

  德班会议在减排问题上的谈判是否会步坎昆的后尘,这是国际社会和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德班会议能否有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事实上,《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出现的任何“空白”都将给谈判进程带来严重后果,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立场,个别国家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上不收回倒退立场,坚持极端态度,德班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希望仍然渺茫。因此有舆论认为,如果没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德班谈判很难达成一揽子平衡协议,《京都议定书》将被废除或是名存实亡,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和全球行动战略的制定也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另有一部分舆论认为,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谈判机制面临着严峻考验,德班会议能否挽救这一谈判机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能否延续下去,其中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期限将至,然而看起来最终谈判达成各方都同意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约定仍十分艰巨,甚至不能排除出现“空白”。但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拒绝支持第二承诺期也不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谈判的最后阶段出现峰回路转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不可过于悲观。毕竟,一旦《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上“无果而终”,应对气候变化将有可能形成“无为而治”的局面,因此各方都不敢怠慢,寻求新的途径或以过渡方式维系谈判走下去的可能性极大。由此,对2011年德班谈判最终结果的预测无非有两种可能:或是达成一个折中和留有余地的过渡性协议,以填补“空白”;或是延缓谈判进程。总之,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必将有很长的路要走,谈判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国间的不断协商和磨合。

  综合德班会议前各界对谈判前景进行的预测,大致有三种论点:即便会议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存在,但谈判破裂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即便会议不能取得重大突破,但谈判还会延续下去,德班会议依然能够为2012年首尔会议提供一定的谈判空间;会议有可能以妥协的方式,取得一个让各方都能接受但又都不满意的成果。无论是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还是德班谈判以及放眼未来,都绕不过《京都议定书》,各方都希望就未来《京都议定书》减排承诺问题谈判中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达成最后协议的时间取得共识。尽管,由于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上的立场和态度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各界并不看好德班会议,会前很长一段时间舆论对德班会议的渲染远不及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但是,国际社会和各界还是又一次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希望寄托在本次会议上,希望德班会议能够有一个像样的结果。

  气候谈判仍任重而道远

  根据2007年的“巴厘路线图”规定,通过一份新的以代替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显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哥本哈根协议》只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达成进一步共识的文件,不是最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坎昆协议》却又含糊其辞。如果到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期承诺到期之后,世界各国仍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排放,人类遏制气候变暖的全球行动将有可能被无限期地推迟;如果世界各国能够排除干扰达成进一步共识,通过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人类全力拯救自身生存环境危机就有了新的开端和希望。

  气候变化谈判的初衷,是推动世界各国行动起来共同抵御全球气候变化,使人类避免自毁地球家园悲剧的发生。但事与愿违,自联合国气候大会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大大小小的国际性会议召开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就笼罩在浓浓的政治氛围中,谈判过程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利益博弈和政治较量的演进。在谈判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了转嫁气候危机和赢得未来经济变革的先机,试图主导气候谈判的进程和结果;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维护“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发展权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谈判进程中,不同的政治意愿和存在的严重分歧决定了谈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其中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责任”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使谈判错综复杂。

  世界已然接受了气候变化的严酷现实,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的肆虐,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界都在进行着反思和探讨,寻找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途径。然而,基于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和考量,世界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应分别摆在什么位置?各国政府又如何权衡国家利益与世界共同利益?显然这一命题需要各国政府共同给予世界一个满意的答案。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千秋功罪的大问题,治理和改善环境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承诺,最重要的因素和困难是各国间政治层面的互信需要加强。只要各国政府能够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局和世界共同利益出发,具有这种政治愿意,达成最终的实质性协议就不会久拖不决。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和社会舆论压力的增大,在未来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格局中,各国间的国际合作与协调将是大势所趋,在适应气候变化、限制排放增量、提供充足资金、增加清洁技术的使用、推广可持续林业等关键领域承担责任,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