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文章

乌克兰窘局与国家之基

发稿时间:2014-03-20 00:00:00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2014年3月下   作者:苏晓晖

   近期,乌克兰局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大国“拉锯战”的影响下,乌克兰的处境愈加艰难:社会动荡、克里米亚形势剑拔弩张、经济雪上加霜、本币贬值、财政吃紧、国债猛增等问题集中爆发。不管俄罗斯与西方的“拉锯战”最终赢家是谁,乌克兰都会元气大伤,成为牺牲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外势力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国内发展才是一个国家命运的根本。乌克兰自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得以妥善解决,因此在发展中蕴藏着风险。
 
  政治上,乌克兰宪法将国家定位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多党制,进行自由选举。但在民主体制内,贪污、腐败等不良因素没有得以消除,反而不断发酵,干扰了政治进程。
 
  政府与民众之间未能建立起正常的沟通模式和机制。加之受外部力量的影响,民众往往不选择通过合法、和平的手段表达意见,而是动辄走上街头,暴力对抗。2004年,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十年后,在西方推波助澜下,乌克兰因暂停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示威逐渐演变成一场反对派“逼宫”和“夺权改制”的二次“颜色革命”。
 
  政府在应对危机时举措失当也会导致局势急转直下。此次危机中,亚努科维奇在压力下与反对派签署了和解协议,乌克兰政体回归议会总统制,总统权力被削弱,失去了监督总理活动和否决政府法律文件的权力。而和解协议签署后,亚努科维奇所在的地区党大量议员倒戈,宣布退出地区党,议会被反对派控制,亚努科维奇失去了对国家权力的控制。议会则趁亚努科维奇“失踪”之机,宣布其“自动失去权力”,由新议长、前总理季莫申科的盟友图尔奇诺夫暂行总统职权,反对派迅速完成 “抢班夺权”。
 
  乌克兰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乌克兰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乌是除俄罗斯外欧洲地区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资源优势突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国土面积的2/3为黑土地,占世界黑土总量的1/4。在工业方面,乌克兰曾是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很多领域拥有高端制造技术和生产能力,如航空航天技术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另外,乌克兰地理位置优越,陆上和海上的货物运输通道畅通、便捷。
 
  可惜的是,具有如此多优势的乌克兰,经济发展却非一帆风顺。独立后,乌克兰试图进行经济转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008年,在欧盟的支持下,乌克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事实上,该国的经济转型并不到位。2008年全球性危机爆发后,受国际市场严重不景气影响,以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乌克兰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乌经济增长为负15%,国家濒临破产边缘。尽管近年来乌克兰努力恢复经济增长,但过程举步维艰,改革工作严重滞后。此次政治危机爆发,使乌克兰的国内经济困局恶化,不得不寻求海外援助,而寻求外援又提供给有关方面施加压力和影响的机会。
 
  另外,乌克兰难以在“向东”还是“向西”的问题上做出决断。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曾试图在亲俄还是亲欧的问题上进行平衡,以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但从实践看,很难拿捏尺度。此次危机的导火索就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了重要协议。问题的背后固然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和利害冲突,但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国内的不同势力,成为考验乌克兰领导人的重大课题。
 
  乌克兰的经验再次证明,一个国家必须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谋发展、促民生。国家需要凝聚力,尤其在外部形势充满挑战的背景下,更需要政府团结民心,凝聚意志,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复兴。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