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动态

改革动态

纵论新发展理念 专家学者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 “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暨‘徐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召开

发稿时间:2019-07-13 23:49:41   来源:中国改革网  

  《改革内参》记者 李鑫江苏徐州报道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的地点,徐州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缩影与突出代表。”2019年7月13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动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暨‘徐州实践’高层研讨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潘治宏在致辞中表示。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徐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主题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等改革领域的老领导,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地区振兴司,工信部政策法规司等部委部门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权威专家学者,全国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地方领导,纵论新发展理念,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地方改革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潘治宏 

  潘治宏指出,徐州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自觉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抓落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资源枯竭、产业老化、生态恶化等矛盾和问题,以采煤塌陷地整治为突破口打造绿水青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带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二是自觉以清晰的目标导向为指引,将惠及百姓利益、社会民生与经济均衡持续发展为目标,打造出南秀北雄、全面发展、和谐均衡的崭新面貌;三是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与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铁根 

  徐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铁根在致辞中表示,“徐州的转型实践对许多城市具有借鉴作用”。

  为什么?

  周铁根指出,“作为经济次发达地区,徐州在全国所处发展位次、发展阶段的特定性,决定了其发展成效、面临挑战、问题短板都有一些全国共性的特征。我们坚持从徐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抢抓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个转型’,初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振兴转型发展之路。”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高尚全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对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五力并举”,第一是动力,第二是活力,第二是创新力,第四是执行力,第五是竞争力。动力、活力是基础,创新力是关键,竞争力是最后的表现。徐州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最终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在淮海经济区表现得十分突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彭森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充分肯定了徐州实践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国外的形势,对地方未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坚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二是进一步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三是进一步处理好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关系;四是进一步处理好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关系。对于改革试点探索的经验要积极认真进行总结和推广,加强宣传和引导,制造更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改革进一步的深化,为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为建国七十周年作出贡献。


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原理事长 宋晓梧 

  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原理事长宋晓梧曾经主持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与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工作,他表示,不能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把老产业作为旧动能,把新产业作为新动能,有一些地方的官员把钢铁、煤炭、纺织作为旧动能,动能和产业不是一个概念,要明确区分。传统产业用新的技术改造一样是有发展前途的。徐州在处理新兴产业和老产业转型过程中有6条好的创新驱动做法:一是完善科技政策支持体系,精准释放系列政策红利;二是促进科技产业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徐州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高新尖技术发展的深度融合;三是完善双创平台体系,构筑科技企业孵化金融链条;四是完善协同创新企业,借助外力外脑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五是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渠道;六是完善科技金融扶持体系,拓宽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


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怎么样搞好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认为,一是要以城市化为龙头狠抓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我们城市化率偏低,农村一部分人口还是低收入水平。二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舍得加大投入,要用好人才红利。三是要以物流为纽带,利用交通优化的营商环境。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 郭福华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郭福华表示,数字经济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7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2.1%。尤其是过去几年,我们国家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国就业不但没有降反而呈现增长趋势,数字经济发挥了就业稳定器和倍增器的作用。中美贸易战不管结果如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应对挑战、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稳定就业的有力武器。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资源型城市发展处处长 张磊 

  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资源型城市发展处处长张磊表示,我国高质量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目前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审视转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转型发展不够平衡,一些资源型地区环境承载力较弱,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市场机制不活,转型发展压力很大。特别是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等特殊类型地区,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孤岛。二是转型发展不够充分。一些资源型地区因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时有发生,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破坏严重。据统计,有80%的地区位于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半数以上的矿区基础设施受损或老化,60%以上的矿区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一些偏远工矿区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辛苦。三是转型发展的质量亟待提升,一些地区资源型产业占工业比重仍然高达70%左右。大部分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尚未完全形成,产业趋同化现象突出,部分地区甚至面临二次转型的困境。四是转型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涉及资源收益分配等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的改革,协调平衡各方诉求的难度还很大。

  在下午的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孙久文,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围绕“新发展理念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进行了主题演讲。

  山东省淄博市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毕司东,福建南平市人大副主任、市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潘剑才,湖南省长沙市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吴德峰,浙江省绍兴市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戴大新介绍交流了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