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经验交流

文章

厦门市推进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

发稿时间:2022-08-05 16:52:16   来源:中国改革网  

​  编者按:2022年7月30日-31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江西省新余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民生系统集成改革暨“新余实践”高层研讨会。本文为厦门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徐祥清所做的经验交流。

 

 

  一、厦门为什么要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经过全党全国人民持续奋斗,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促进共同富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和实践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福建省所有地级市人均GDP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也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厦门比较优势

 

  厦门经济特区经过40年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条件和优势。上半年将70%以上的财富收入用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这个比较优势有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实力持续的增强。厦门坚持走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发展道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二是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1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9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47412元)高41.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89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7.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到2.25倍,消费水平逐年提升,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20年恩格尔系数为30.4%,低于39%的共同富裕线。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稳定站在富裕的门槛上。三是跨岛发展加快推进。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厦门调研,作出厦门要加快跨岛发展的指示。因为厦门发展岛内发展比较好,岛外发展相对有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所以厦门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岛外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困难群体倾斜。民生社会事业的短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四是城市品质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人均享有率居全国前列,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设置率达100%,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厦门以近邻模式抓手,有效破解了当地社会人际的陌生化、组织碎片化带来的一些困难,获评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荣获全国最高荣誉长安杯,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话语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

 

  三、短板弱项

 

  厦门最然具备以上的发展优势,对标来看面临既要把蛋糕做大,也面临如何把蛋糕分好的双层挑战。

 

  1.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不足。2021年厦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是2828家,这个数量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比较大,比如说与深圳相比,深圳超过两万家。

 

  第二,研发投入意愿不够强。厦门去年研发投入是3.2%,与深圳已经达到5.46%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还有厦门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四成是有开展研发活动,只有两成多一点设计了研发机构。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是38件,与北京、深圳、杭州相比差距比较大。

 

  2.收入分配结构有待优化。

 

  去年情况来看,从人均的GDP看,厦门市去年的人均GDP是14万,比深圳17.4万,北京的18.4万,杭州的15万还是有一定差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厦门是6.7万,深圳是7万,杭州是7.4万,宁波是7.3万,与这些城市相比也还是有差距的。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厦门市接近3万,低于杭州的4.2万,长沙3.8万,宁波4.3万,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来看,厦门市尽管城乡人均支配收入比逐年降低,从3%,现在降到2.25%,但是仍然高于福建省全省平均水平,它是2.2%,与长沙1.6%,杭州1.75%,宁波1.72%,这些城市相比收入差距比过大。

 

  3.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

 

  厦门以本岛为中心的单中心格局未根本性改变,行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高等级服务功能大多集中在岛内,岛外各新城中心功能仍需加强与完善,岛内外人口分布不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公共服务供给仍然存在差距。

 

  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供给不足,2021年厦门市每千人床位数3.8张,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9,厦门医疗卫生资主要分布在本岛,岛外稀缺,存在旧城密集,新区不足,不均衡的问题。

 

  5.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

 

  环境空气质量受天气变化和外地源输入影响大,地表水生态补水不足,水环境提升治理难度大。厦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人均量的10.9%。

 

  6.群众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大数据的精准化治理潜力尚未充分挖掘,数据收集、汇聚、打通、共享、管理、分析和应用还不够科学完善,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支撑市域社会治理方面存在较大短板,缺乏以社会治理大数据为基础的全局性架构、深层次挖掘和系统性分析。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未形成良好互动,离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四、厦门如何推进共同富裕?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大做优蛋糕,通过完善初次、二次、三次分配机制,兼顾效益公平和责任,把蛋糕切好,分好。

 

  1.持续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一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战略,我们厦门已经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公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产业链,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劲内生动力。二是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资源决定作用,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一特新之路,大力培育细分领域专业化小巨人,打造一批单向冠军,推动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构建四大支柱产业,四个战略新兴产业,六个未来产业,提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2.促进就业增收,不断完善蛋糕分配制度。

 

  要千方百计的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初次、二次、三次分配机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确实分好蛋糕。第一是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挖掘内需潜力带动就业,加强财政就业等政策协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就业政策配套,扩大困难群体就业,持续提高社会就业水平。第二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夯实共同富裕的收入基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调高扩中提低的原则,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社会当中的比重,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体系,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缩小到2%。

 

  3.缩小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优质公共资源向薄弱环节和重点群体倾斜,着力扩大覆盖范围,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促进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社保、居住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及,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一是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心建设,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市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生活更美好。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更好实现学有所教。三是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加快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打造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稳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持续推进健康厦门建设。四是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群众住有所居。

 

  4.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引领,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共同富裕。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定文化自信、倡导文明新风,强化守正创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二是繁荣公共服务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努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杆城市。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构建以影视产业、网络视听产业为龙头,以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旅游业为重点,以艺术品业、音乐品业为重点,培育2+3+2产业格局。四是充分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以时代精神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打造时尚创意艺术之城,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的特色魅力。

 

  5.践行绿色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铺惠民生的福祉,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增进经济发展,社会福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提升,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促进物质、精神、生态更加全面的共同富裕。一是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二是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倡导绿色制造,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优质绿色产业,为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的元素。三是普及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建设更高水平、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四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6.推进治理现代化,构筑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加强社会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建设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