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盐田区坚持党建引领低碳社区建设 勇当可持续发展先锋
发稿时间:2024-01-02 11:21:41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委改革办
深圳市盐田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围绕建设“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坚持党建引领梅沙近零碳社区创建,推动绿色低碳融入基层治理”,打造了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经验。2022年,大梅沙社区入选国家住建部发布的“全球绿色繁荣社区”试点社区,“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精彩亮相,向全球分享深圳低碳社区建设经验。2023年,大梅沙“生物圈三号”碳中和试验园区获评国家生态部评选的全国第一批近零碳示范园区,小梅沙EOD模式项目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
一、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红”赋能“低碳绿”
建立“党建+低碳”工作模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为低碳创建优势。一是创新机制,夯实建设基础。建立“1+3+N”工作机制,成立1个近零碳社区创建工作专班,明确管理体系、节能减排、宣传发动等3条工作主线,针对辖区内多个创建场景,“一景一策”、精准实策。二是协同联动,发挥组织优势。制定《梅沙街道党建引领近零碳社区建设行动方案》,推动近零碳社区建设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同频共振,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性,让“党建引领”从“组织原则”变为“工作细则”。三是补齐短板,培育人才队伍。针对低碳建设专业性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等现实问题,成立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书记工作室,实行“理论学习+项目实践”教学模式,设立生物固碳、生态修复、共建花园、“双碳大脑”、零废弃等5个实践基地,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
二、聚合多方力量,将“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用好社会资源,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累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8000余万元。一是依托党建共建,低碳品牌“立起来”。利用与市生态环境局党委结对共建的契机,争取政策支撑、技术支持、专业指导,编制《大梅沙近零碳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提出8大行动、15项指标,推动近零碳社区建设从概念设计到落地实施迈出关键一步。2022年11月,“大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案例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舞台,盐田区副区长苏峰介绍了以“八大减排行动”为核心的建设指标体系,受到全世界关注。二是用好社会组织,低碳建设“活起来”。与万科公益基金会达成共建协议,引入绿源、蓝璞、小水滴、珊瑚虫等知名社会组织在各自领域参与建设,2022年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累计在梅开展低碳建设活动71场。支持梅沙低碳经济发展,发动辖区10余家企业参与建筑节能改造,2022年超额50%完成光伏改造任务。三是动员居民参与,低碳经济“热起来”。将低碳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融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举办“TAN秘梅沙仲夏季”“梅沙自然观察年”“多YOUNG梅沙”等系列活动,建设“大梅沙碳中和科普教育基地”,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梅沙蔚然成风,仅“梅沙自然观察年”活动就吸引居民群众提交记录5686条、物种超1200个,2023年以来已累计有374批次8397人次到基地参观。
三、融入基层治理,以“碳中和”服务“惠民生”
推动近零碳社区建设融入社会基层治理,探索用低碳的方式为民服务解难题,让居民共享低碳建设红利。一是共享收益,推动“碳普惠”。与盐田区供电局合作,推广“南网在线碳普惠”小程序,打通居民积累的碳积分和碳账户线上兑换壁垒,预计每个账户每年可抵扣50-100元人民币,让居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街道自有物业光伏系统所发电力免费用于公共服务,为电瓶车充电站供电,充电成本大幅降低80%,吸引大批居民使用公共充电站充电,有效解决电瓶车乱停放和飞线充电等问题。二是共享技术,助力“零废弃”。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将低碳技术用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场景,让低碳技术成为听民意、解民忧的利器。引入了生态堆肥技术,以枯枝败叶、厨余垃圾等为原料发酵生态肥料,既解决了村民种菜施肥的问题,又化解了邻里矛盾。建设日处理量3吨的生物固碳科普教育基地,大梅沙片区内的厨余垃圾全部实现回收利用,每年可以固碳970吨,相当于7000多棵成熟阔叶林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三是共享理念,建设“好家园”。编制全国首个全场景零废弃指引“零碳梅沙生活指南”,与辖区1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设“共建花园”,将小区的建筑垃圾堆放点、街角的卫生死角等“边角料”土地改造成小花园,从项目选址、规划、建设到维护,全程邀请辖区居民参加,居民热情高涨,昔日垃圾场变网红点。在大梅沙内湖开展生态修复,清除入侵鱼类,重新引入梅沙本土动植物,将大梅沙内湖建设成为梅沙湿地公园,蝴蝶翩翩、鱼翔浅底成为常态。(宋晖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