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社动态

文章

中国(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密码
—— 2024年2月赴四川绵阳考察调研手记

发稿时间:2024-02-05 14:24:00   作者:潘治宏

  2024年1月31—2月2日,我带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调研组到四川绵阳,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这是我近三年第三次绵阳之行,此前有点犹豫,是否有必要再去绵阳,但经过这两天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我感到不虚此行。绵阳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磅礴的产业发展势头,特别是当地干部群众敢闯敢试、真抓实干的干事劲头和企业家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研精神,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深化了我对战略科技力量、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更是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底气。此次调研,我有四个深刻感受。

调研考察组一行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考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情况

  关键词一:绵阳担当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迈步新征程,绵阳时刻牢记嘱托,勇担创新使命,坚持把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职责,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关切、期待和国家战略上,体现出了“绵阳担当”。

  绵阳科技城创新馆是我此行的第一站,这里系统展示了绵阳科技城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现了绵阳的多元创新基因和强大创新实力,集中展示了绵阳在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北斗卫星应用、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领域的众多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国之重器,也看到了绵阳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作为起步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成长于“三线建设”时期的城市,服务和保障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已成为绵阳的根与魂,让我特别振奋的是,在绵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各创新主体紧盯“卡脖子”问题,积极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X射线FLASH放疗技术等颠覆性技术成功转移转化;花瓣加速器、高速背板连接器、宽频带同轴探针、磁调谐单晶材料等一大批产品和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全球最先进的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并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跻身海外市场的华丽转身;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在创新馆参观结束后,我深刻地感受到,绵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座城市挺起了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唯一科技城。

调研考察组一行在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二:绵阳路径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区,搭建创新平台,探索成果转化的“绵阳路径”。

  在绵阳期间,我还先后考察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航空动力科创中心、九洲集团、中久大光公司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地方都能醒目地看到“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标语。这座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因科技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的理解尤其深刻,成效也可圈可点。近年来,绵阳在坚持“为国铸剑”的同时,聚焦打通供需两端“中梗阻”、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探索了一批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改革经验: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将全国高端创新资源通过“云端”汇聚,使远在“天边”的创新资源、技术成果为我所用,目前已有中科大、哈工大等26所知名高校、29个顶尖团队入驻,助推30余项科技成果在绵阳转化落地;聘请16名院士担任“科技顾问”,遴选69名科技工作者担任“科技助理”,促进企业需求与院所、高校科研成果精准对接,已促成46项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移转化;创新院地合作模式,组建了光子技术研究院、航空动力科创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仅去年就解决企业技术需求50余项,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三:绵阳经验

  绵阳以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形成以改革催生发展动能的“绵阳经验”,已经成为地方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杂志社是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观察者、研究者、推动者”,这是此次调研中,绵阳一位市领导作出的评价,我觉得很贴切。作为亲历改革开放大部分进程的资深改革媒体,杂志社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热诚地倡导和宣传改革、忠实地记录和研究改革、积极地探讨和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带队实地调研考察的地级市已有七八十个,而像绵阳这样能让我流连忘返、连续三年驻足的城市却不多,其独特的魅力、或者说是最突出的感觉,就在于这座城市将改革刻入基因、融入血脉,不断催生发展动能,推动城市日新月异变化。“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有改革方向。”近年来,绵阳锚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五市战略”,谋划实施了一大批符合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生所向的自主创新改革,“深化园区综合改革”就是其中最具标志性、最卓有成效的典型代表,这也是前两次绵阳之行我们观察的重点。这次走进5G产业园、激光技术产业园,看到商业卫星、无人机、激光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迈向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也很好地印证了绵阳深化园区综合改革的成效。2022年以来,绵阳牢牢抓住园区这个“主战场”,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一方面探索推行“全员聘用制”“亩均论英雄”“园区事园区办”等改革,破除了园区在管理体制、要素配置、政务服务等方面诸多束缚;一方面探索推行“一院所一园区一产业”模式,打造了诸如核技术、激光技术、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院地企合作特色(专业)园区。当下,园区已成为绵阳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主引擎”,强有力支撑了绵阳在中国城市GDP百强榜中从2021年的9字头、到2022年上升至8字头、再到2023年跨入7字头,并率先在四川地级市中突破4000亿大关。

  关键词四:绵阳探索

  绵阳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面率先、积极探索,努力发掘创新空间,培育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期待绵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绵阳探索”促进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出代表。

  从“一五时期”布局电子军工产业、到“三线建设”承担国防科研重任,从获批建设中国科技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绵阳最不缺少的,就是对“创新”二字的执着探索。正如绵阳本地企业“常青树”——长虹,通过深耕主业、推进创新、培养人才,实现了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高速连接器等核心部件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打开了未来发展的新空间。走进中玖闪光,这是长虹旗下一家专门推动X射线FLASH放疗技术产业化的公司,企业负责人滔滔不绝,向我们详细介绍着此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当听到“可将一个月的放疗过程压缩到1秒钟内完成,并大幅降低副作用、提高治愈率”时,我猛然感悟到,“这不正是绵阳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实写照吗?”就在前两天,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含义,明确提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要求。对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绵阳积极付诸实践。2023年7月,绵阳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实施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工程、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工程,前瞻部署未来产业;同年11月,在第十一届科博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2023)》报告,识别遴选出驱动未来产业的17项颠覆性技术,绵阳有5项技术有较强研究能力,特别是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实力领跑全国……可以说,在科技创新的强大牵引带动下,绵阳正以一域之力全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在调研中,我还知悉,绵阳位列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是全国进位最快的城市,并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这些成绩,无不证明“创新”已成为绵阳这座城市的最大底色,而未来,“创新”一定还将赋予这座科技城更大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