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泸职院创新与实践
发稿时间:2025-09-29 14:06:48 作者:陈光玖、刘永辉、刘静(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是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城市发展韧性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2月,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泸职院)提出了“建一个专业、兴一方产业、活一地经济”办学思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产业变革需求,全面提升学校办学适应性和贡献度,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服务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
泸职院是泸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的高职学校,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破解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中的障碍,学校按照“产业为根、城市为脉、实战为魂、服务为要”的思路,围绕校企城共生共荣探索实践。
一是产业为根,即职业学校的专业要“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白酒是泸州,也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泸州老窖、古蔺郎酒是泸州,也是四川的名片。为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从2008年开始,学校就与泸州老窖、郎酒合作,为企业定制化培养生产、营销人员,并成立郎酒学院,后来在中国酒业协会指导下升级为“中国酒业学院”,为全行业培养新时代中国酒匠。截至2025年9月,仅郎酒集团就有近1/3的基层员工毕业于泸职院,几乎全部员工接受过泸职院的培训。如今,酿酒也成为了泸职院的专业办学特色,学校40个专业中有近20个对接服务白酒产业,涵盖了白酒酿造、质量管理、销售运营、包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泸职院还与四川大学、泸州老窖联合牵头成立了中国酒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酿酒技术专业群成功立项第二期国家“双高”专业群。
二是城市为脉,即职业学校办学要“紧跟城市规划动,紧贴城市生态走”。泸州有着深厚的长征文化、长江文化、酒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服务泸州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提升城市能级,泸职院开设有文化旅游专业群,以酒文化为特色,在校内建成酒店、酒街、酒博园等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以餐酒旅融合为特色的专业群,培养美酒美食美景“美美与共”的文旅高技能人才。学校建成的建国饭店、假日酒店填补了泸州品牌酒店的空白,酒街成为城市消费新地标,酒博园正成为泸州酒旅融合新亮点。
三是实战为魂,即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要在“看得见硝烟、听得到炮声”的真实现场中练就真实本领。为此,泸职院在市政府政策支持下,成立了全资国有企业——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对接学校专业布局产业,建成了酒店、酒街、酒博园、幼儿园等2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首旅建国、洲际假日、郎酒等行业龙头参与实体化运营,实现“教师—员工”双身份转换、“学生—学徒”双身份成长、“课堂—车间”双场域育人,教师带着学生在生产现场实战训练,极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适配度,学生毕业即能独立上岗。
四是服务为要,即职业学校要做“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支撑”。泸职院与市科技局共建国家西南技术转移中心泸州分中心、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建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泸州分中心,牵头市内4所高校组建起超300人的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企业挖掘需求、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同时,泸职院与泸州市委组织部共建成渝“双圈”泸州商学院、与市人社共建共管川南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企业生产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退役军人、社会再就业人员等开展技能培训、继续教育。
二、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创新路径
泸职院将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链、经济圈紧密联结起来,构建产学研一体利益共同体,打造产教协作实体化运行新形态,服务名酒、建设名城、打造名校。具体做法为:
宏观层面,打造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引擎。学校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办法及教育部产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的前提下,成立资产运营公司,立足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及社会需求,对接学校专业群,创办或共建股份制企业,开展生产性经营。在政府与行业指导下,学校与企业构建利益共赢、互融共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城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中观层面,形成产教协作实体化运行的新形态。学校与企业师资技术团队共享、平台共建、设备和场地共用,共同研发行业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职工培训方案,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标准。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促进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平台、设备、人员等资源的共建共享,还能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为企业提供参与人才培养的机会,形成以产助学、以研促产的产教协同发展新形态。
微观层面,重塑项目式场域化育人新生态。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经营与育人双重作用,校企共同开发项目式课程与教材,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提供场景与真实项目,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学后用”育人体系,支持员工培训、企业技术与产品研发。精选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实践内容,提供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践岗位,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实施“工学交替、分类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构建“双师”教学、学训结合、训创融合的场域化实战教学体系。
三、助推城市发展的实践成效
泸职院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中,开辟出一条“共生性”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道路。学校通过全资控股的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打造了龙涧酒博园、龙涧假日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等一批优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龙涧酒博园是全国唯一集浓、酱、清中国白酒和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朗姆酒、金酒、龙舌兰六种世界典型蒸馏酒于一体,兼具中试生产、实战教学、职业培训、技能竞赛、活态传承等功能的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依托基地真实生产经营场景与项目,学校联合龙头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定制化人才培养,每年接纳5000人次学生实习就业。同时,通过实体化运作,集团积累了12亿元优质经营性资产,年营收突破3亿元,年盈利超3000万元反哺学校发展,实现了育人效益与经营效益的双赢,构建了“自我造血—反哺建设—提升能力”的良性循环,形成了“校企一体、互嵌共生”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有效破解了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产业资源不足的难题。
泸职院携手中国酒业协会共建中国酒业学院,精准对接企业在白酒品评勾调、白酒酿造、白酒营销、白酒生产管理等方面人才需求,通过送教上门、订单式培训、以赛促训等形式,提升白酒产业从业人员技术和素质,获中酒协授牌“中国酒业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国知名酒企提供品酒师、酿酒师等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超过5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