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
南储鑫 倪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要将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持续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同时,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如果财政赤字增加,促进总需求增长,国债发行降低基础货币,而央行购买国债投放基础货币,名义利率不变,但实际利率因为通胀预期上升而下降。如果财政赤字不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就主要是投放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名义利率下降,促进信贷需求和风险资产需求,对股市是利好因素。但在金融周期下半场,顺周期性可能要求较大的利率下降幅度才能达到刺激需求的作用,而利率可能面临其他的约束比如汇率。总之,如果没有财政扩张的配合,央行购买国债可以增加流动性供给,但对总需求的促进作用可能有限。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是一个战略性的概念。要把“新质生产力”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里看,只有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足够能力进行基础科研的大学及机构,二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可以将基础研究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或机构,三是必须要有足够能够支撑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转化的金融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主体,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总结了北京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经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数据开放、风险补偿以及耐心资本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弥补中国在关键领域的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培养人才、融资、市场竞争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在政策落地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关键在服务,核心在培育。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身来说,则需要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能动性,坚持走精耕细作之路,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中小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发展战略,不仅是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在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调研分析,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关键资源供给、科技创新能力、双轮驱动水平、数字建设进程等挑战,并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中介服务、加快企业数字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为产业链提供支撑过程中,仍受到资金短缺、融资成本高、技术创新难、系统产业链整体协调机制缺位、企业孵化培育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因此,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产业链治理模式,加快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精准培育体系和国际化海外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发力,今年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工业增长强劲,消费持续复苏,投资保持韧性,贸易形势回升。但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体还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成本上升和应收账款拖欠等问题,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壮大需要两方面共同发力: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关注企业发展中的现实困难,强化要素供给;二是企业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主业,苦练内功。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提升我国竞争力的先锋,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现阶段,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争优势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生态系统有待增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数字鸿沟”、中小企业特色化集群建设有待加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争优势,应重点从注重基础研究投入、强化细分领域科创力、健全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数字化要素投入、优化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色集群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存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是推进新型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需要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激活民营企业的活力。首先,要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所有制中性原则。其次,充分发挥市场和市场主体的作用。第三,改革地方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四,面向新全球化提升宏观管理能力。最后,民营企业要赢得市场的信任。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就是要从调整生产关系着手,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种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的跃升。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两个重点,开展功能使命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性改革。
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当前,数实融合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还面临数据要素遭遇流动壁垒、核心数字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融合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系列问题,为此本文建议在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关键技术的研究、打造专业化发展模式、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有力推动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元宇宙和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 GPT)均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备受关注、在商业化前景方面被寄予厚望的前沿技术,但是元宇宙的商业化进程慢于GPT。通过对比GPT 和元宇宙商业化进程最初阶段发现,从概念诞生到流行的这段期间,元宇宙和GPT 在引爆核心、应用方向、估值侧重三个方面均存在本质上的区别,GPT 商业化进程快于元宇宙,与GPT 在商业化最初期便拥有明确的底层技术范围、成熟的技术准备度、强大的生产力赋能水平密切相关。为准确抢抓前沿技术商业化窗口期,本文建议加快构建前沿技术商业化初期甄别体系、融资引导体系、底层技术一体化研发体系,加快前沿技术商业化进程。
当前,充分发挥充电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作用面临土地、电力保障不充分,市场盈利难度大和金融工具适应性不强等制约。建议加快编制以县区为单元的布局规划,明晰投资建设空间,做好与国土空间、交通、电力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引导地方开展“整体打包、肥瘦搭配”试点等方式保障收益水平,稳定投资预期;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拓展融资渠道;研究充电设施相关监测数据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信息共享,提升金融机构投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