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刊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出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
刊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0-1874/F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7-2660
编辑部电话:010-68457937
编辑部邮箱:qyggyfz@126.com
›› 期刊介绍
《企业改革与发展》(国内统一刊号:CN10-1874/F)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智库型月刊。期刊编委会汇聚四十多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的有识之士,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 [更多]
›› 公众号
›› 期刊征订
宏观大势
政策解读

以科技创新和数实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盘和林

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携手并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关键战略抉择。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与数实融合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数实融合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提升科技创新的效率与质量,甚至颠覆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只有这样,“双剑合璧”的效应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实现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第9期 [查看摘要]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

单志广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要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强化国家统筹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二是在以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做好前瞻布局。

第9期 [查看摘要]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王大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年来,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条件,并具备坚实支撑和良好优势。但当前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如隐性障碍和所有制歧视问题、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等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这些难点和痛点,就是营商环境建设的焦点。要以服务无止境、优化无止境的目标追求,持续破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问题,为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厚植营商沃土。

第9期 [查看摘要]
封面专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刘慧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民营企业健康生存发展和确保市场优势竞争地位的需要。民营企业涉及各行各业,虽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无论什么类型什么水平的企业,都离不开对新技术的应用,否则就无法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就无法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第9期 [查看摘要]

以数字技术助推“户口登记”

陈利浩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为了对人口进行统计、管理和服务,才有了户口。人口在哪里常住,就应该在哪里被统计、管理、服务,户口就应该在哪里,不应附加任何的“政审”“准入”“限制”等。“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提出,把近年来各地试行的对户籍制度的各种改变和突破加以规范、确认,意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然户口已经回归到登记、统计等数据属性,那么在这一制度推进、实施的各个环节,就应该让数字技术大显身手、造福群众。

第9期 [查看摘要]

打造中国AI大模型 聚焦企业全球化发展

李梦家

新一代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AI 大模型掀起的新一轮技术浪潮下,国产AI 应用“出海”趋势愈发高涨。面对人工智能、企业“出海”的新情况新挑战,企业应怎样坚守“创新阵地”?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如何?企业“出海”是否还有机会?为此,本刊特专访了中国早期互联网“出海”企业——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PUS)董事长李涛,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9期 [查看摘要]

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探索

崔智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继续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需着力搭建世界一流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建立产教融合、国际融通、创新引领的合作交流及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服务区域科技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第9期 [查看摘要]

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

刘霞 方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当前,我国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不足,企业承接高科技成果转化意愿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存在显著瓶颈制约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寻找破解之道,本刊特走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BGI),就以上议题专访了公司CEO 兼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企业家联谊会会长许莉。

第9期 [查看摘要]

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改革 担当社会责任铸就企业未来

姜玉婷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企业该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深度改革与创新,同时以更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当今商业领域的重要议题。本刊就此采访了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企业联合会会长张建利先生。

第9期 [查看摘要]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苟护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要求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发挥好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9期 [查看摘要]
改革发展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环境

李旭红 段小龙

税收是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稳定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税收营商环境,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然而,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税负承受能力下降、税务管理能力较弱、税制适配性不足等主要税收问题。因此要稳定民营企业税负,涵养税源,增强税制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适配性,降低民营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第9期 [查看摘要]

国有企业创新、投资与风险关系探析

曹善文 江红玲 谢鹏 崔开颜

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承担着原创性技术创新、需求牵引及源头供给的责任使命,但创新收益与投资风险并存,国有企业面临着收益与风险、激励与约束、多重目标及多方利益之间的平衡之困。在改革实践中,可通过强化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创新主动性并兼顾风险客观性,进而提升国有企业创新力及抗风险能力。

第9期 [查看摘要]

论新《公司法》背景下国家出资公司的潜在规则冲突

范世乾

新《公司法》规定了国家出资公司在组织机构方面有别于普通公司的特别规定,但仍然没有解答党的组织领导规则与《公司法》治理规则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国有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是否会违反保密义务,党组织成员违法应该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以及服从党组织决策的董事是否可以免责等问题。本文认为,第一,如果我们认可党组织的决策是对董事独立判断进行的合理限制,并且将国有企业党建管理体制限缩在国家出资公司,排除国有参股公司,就可以解决党的组织领导规则与《公司法》治理规则之间的潜在冲突;第二,由于所有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不存在本质上的利益冲突,由此可以免除国企互调人员的保密义务;第三,党组织成员类似于董事,应该承担董事的守法、忠实和勤勉义务,以及相应的民事责任;第四,服从党组织决策的董事满足经营判断规则,可以免责。

第9期 [查看摘要]

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 推进新型工业化

胡迟

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从自身的功能定位出发,强化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转变发展方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一如既往地发挥主力军作用,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成效,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第9期 [查看摘要]

如何提振企业家信心

高旭东

提振企业家的信心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些企业家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信心不足,从根本上讲,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会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巨大的机会,企业一是需要正确认识这些机会,二是需要提升抓住机会的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从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同时入手,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工作。同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9期 [查看摘要]
绿色经济
海外镜鉴